辽宁省盘锦市地处辽河冲积平原南端,辽东湾北岸,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,总面积3960平方公里,人口118万。盘锦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,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、天然气,地上有大面积连片水田、苇田、草场和沿海滩涂。这里区位优势明显,有即将建成和动工的沈山、盘海两条高速公路和秦沈高速铁路从境内穿过。1988年,盘锦被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。
历史上的盘锦,荒芜、贫瘠,土地盐碱,被人们称为“南大荒”。建国后,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盘锦的开发建设。50年来,盘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农业开发、工业开发和综合开发三个阶段。1984年建市后,市委、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,深化改革,扩大开放,发挥优势,艰苦奋斗,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1998年,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1.4亿元,与建市初相比,年均增长10.4%,人均GDP近2万元;实现财政收入9.1亿元,比建市初增长5.6倍;城乡人民收入水平位居辽宁省的前列,是全国36个率先进入小康行列的城市之一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,城乡建设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。
纵观国际国内形势,我们清醒地认识到,盘锦依托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过去的辉煌,如果再依赖于发展传统产业和资源性产品来支撑未来盘锦经济,这条路将会越走越窄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市情,探求新的思路,创造新优势,努力实现盘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在近期召开的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上,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认真思考,初步形成了今后盘锦发展的大体思路,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,进一步解放思想,抓住机遇,发挥优势,开拓进取,坚持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,以加快发展地方经济为重点,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,以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,推进经济体制市场化、经济结构多样化、区域经济合理化,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素质、社会文明程度、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,使全市经济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,努力把盘锦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繁荣、科教发达、社会文明、环境优美、生活富庶的现代开放城市。
按照这样一个思路,我们要在一如既往地支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,充分发挥其支柱和辐射作用的同时,把大力发展地方经济,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,解决结构性矛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。第一,进一步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。要破除姓“社”姓“资”、姓“公”姓“私”的思想束缚和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方式,牢固树立市场观念、创新观念和发展观念,在实际工作中,全面体现“三个有利于”原则。第二,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,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。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,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制改造,完成制度创新,率先实现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。全面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。从搞活国有农场区域经济出发,加快国有农场改革,切实解决体制不顺、机制不活、包袱沉重、管理不力等问题,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。第三,把科教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,加大“科教兴市”力度。以企业为中心,建立技术创新体系,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我市的传统产业,实现传统产业技术升级。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,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高新技术规划。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一种求贤若渴的强烈氛围,为各类人才在盘锦创业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。第四,进一步扩大开放,提高开放水平。要紧紧围绕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,主动出击,充分利用各种方式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。加强同国内外、省内外、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的合资合作,引进资金、项目、技术和人才,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。第五,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。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性措施,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、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,集中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,增强盘锦的吸引力,使本地企业一心一意求发展,国内外投资者乐于到盘锦来成就一番事业。第六,坚持两手抓的方针,加强党的建设、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与法制建设,保持社会稳定,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,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,在新的世纪创造新的辉煌。